过去,鄂伦春族的生产、生活用具,多用桦树皮制成,包括桦皮碗、桦皮水桶、桦皮箱子、桦皮帽盒和桦皮篓等,鄂温克族还将桦树皮制成的船用来捕鱼……这些桦皮制品,不用线缝,而是精巧地咬合,外面刻上各种花纹图案,既美观,又严密、坚固。而我们所做的这些桦皮工艺是结合树皮自然的树节、树苔等可塑性强等特点,将其进行完全手工相应的剪拼、镶嵌、压花、拼贴、雕刻、色彩、绘画、烫、编等几种手法精心制成的。这些桦树皮制品不变形、不开裂、防潮性能好,轻便耐用。一件桦树皮制品,可以用十几年,而且用的时间越长,其颜色越趋向于碳古铜色,古朴的色泽配上别具一格的花纹图案,再将上一些有价值的物品,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。
桦皮工艺创造了光辉灿烂、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体系,我们的桦树皮制品不论造型、纹理和色彩,都显露出鄂族同胞对生活的热爱,对美的强烈追求。同时也反映出人们朴实的艺术素养和原始现代的审美能力。在桦树皮工艺装饰艺术上,少数民族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造诣,不仅仅是我们的办公室、家居生活的室外桃园,也是我国装饰艺术百花园中特有的一朵奇葩。
桦树皮艺术的能够慢慢的走向成熟、鄂族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自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。
小兴安岭到处生长着洁白的桦树。鄂伦春族利用桦树皮具富油脂、柔韧轻巧、不透水、不易腐烂的特点,制成各种生活用具,夏天的仙人柱、舟船以及各种器具,皆是桦树皮为之,特别是桦皮容器尤为鄂伦春人所必需。这些容器有用于饮食的碗、盆、勺,有用来储放野菜、野果、肉干和粮食的桦皮篓,有用来汲水的桦皮桶,有用来盛衣服的桦皮箱,有用来装针线和零散物品的桦皮盒。据统计,桦皮器皿有几十种。这些用途不同,形状大小各异,样式优美的桦皮制是鄂伦春族也是北方渔猎民族(包括赫哲、鄂温克等族)物质文化 的一大特点。桦皮轻便耐用,不怕击打,不易损坏,又便于携带,因此非常适合北方渔猎民族的生产特点和生活习惯。
关东有三怪,其中的一怪是“养活孩子吊起来”。这一对关内人说来为怪事的习俗,在鄂伦春族体现也非常明显。鄂伦春族儿童从出生之日起直至两岁,都是在摇篮里度过的。鄂伦春族的摇篮“欧姆凯”支架用两块成U形的薄木板衔接而成,长板做底帮,短板做背靠帮,衔接处呈45度角。摇篮底部钉薄木板,头部的底用皮子或用皮绳纺织而成。摇篮帮多用红、黑、绿等颜色绘成图案或花纹。背面挂有各种装饰物,如兽骨、兽角、贝壳、铜铃、神像。孩子睡在摇篮里,平时挂在仙人柱母亲铺位上的横杆上;迁徙时背于身后,骑马而行;狩猎时挂于树杈之上。摇篮,对于鄂伦春族抚育儿童起着重要作用。
|